目
录
学校概况... I
报告说明... III
总体结论... 1
一、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去向... 1
二、就业分布... 2
三、就业质量... 3
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4
五、对就业服务的评价... 5
六、对创业服务的评价... 5
七、工作满意度... 6
八、母校满意度... 7
九、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7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8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8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8
(二)学院结构... 8
(三)性别结构... 9
(四)生源结构... 10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10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11
(二)各学院的就业率... 12
(三)各专业的就业率... 13
(四)未就业分析... 15
三、就业流向... 16
学校概况... I
报告说明... III
总体结论... 1
一、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去向... 1
二、就业分布... 2
三、就业质量... 3
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4
五、对就业服务的评价... 5
六、对创业服务的评价... 5
七、工作满意度... 6
八、母校满意度... 7
九、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7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8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8
三、围绕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 23
四、完善就业工作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24
五、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多渠道、多途径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25
六、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跟踪机制,加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回访... 25
七、组织就业意愿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 25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27
一、本科毕业生... 27
(一)薪酬水平... 27
(二)专业相关度... 29
(三)工作满意度... 31
(四)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32
二、专科毕业生... 33
(一)薪酬水平... 33
(二)专业相关度... 34
(四)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36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6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38
一、毕业生规模增加,初次就业率保持高水平... 38
二、单位就业成为主流,继续深造比例呈上升趋势... 38
三、以省内就业为主,服务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 39
四、行业分布呈现多样化,分布更趋均衡... 40
五、依托民营企业,合理分配人才资源... 40
六、月均收入水平呈上浮趋势,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41
第五篇: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43
一、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43
(一)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43
(二)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50
二、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51
三、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影响... 52
(一)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52
(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改进措施 53
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著名的钒钛之都、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优秀旅游城市--攀枝花市。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学校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2016年成立全国首个康养学院,2017年成立全国首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2018年成立攀枝花纪检监察学院和全国首个钒钛学院。开设有54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现有教职工1093人,其中专任教师803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63人,占专任教师的45.21%;硕士以上学位624人,占专任教师的77.71%。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获得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5人,攀枝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攀枝花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等119人。
育人体系完备,成效显著。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及研究生、留学生共计16000余人,中专、技校在校生1500余人。近年来,本科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保持在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4%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8万余人。
重视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学校是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四川省首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建有市级以上科研平台41个,其中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攀枝花钒钛孵化器1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5个,攀枝花市岩矿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14个。
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广泛。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外高校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大学等国内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开展留学生培养、文化互通和科研交流,8名老挝留学生已完成学业并顺利毕业,2017年招收51名来自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2018年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将进一步推进学校办学更加国际化。
植根攀西沃土,成效明显。围绕攀枝花市“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建设有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攀枝花钒钛科技孵化器等科研平台,组建了钒钛新能源材料及其应用省级创新团队,与攀钢集团、泓兵公司等相关企业围绕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共建联合实验室15个,加入全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川省钒钛产业协会、四川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业联盟与学会,成为国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钒钛新材料研发领域重要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产教融合为着力点,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协调发展。在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率先建成地方本科转型发展示范院校,努力在转型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走在全省应用型高校前列,使学校成为川西南、滇西北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区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支撑攀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引领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校概况
总体结论
攀枝花学院2018届毕业生中超九成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为96.10%。毕业去向分布详见下图。
就业率
96.10%
单
学校2018届毕业生中超七成毕业生选择在四川省内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就业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就业职业呈多元化分布;就业单位以“其他企业”为主。
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4135.90元,工作满意度为87.50%,专业相关度为75.75%,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1.44%。
8
学校2018届专科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3267.50元,工作满意度为90.00%,专业相关度为100.00%,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4.21%。
学校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推荐度分别为98.53%、50.50%;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均值为3.74分,偏向“比较满意”水平;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均值为3.60分,偏向“有些帮助”水平;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均值处于3.96分,处于“比较满意”水平。
13.16%
灵
学校2018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3.00%以上;其中对“就业手续办理(户口档案迁移等)(97.43%)”、“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96.94%)和“就业帮扶与推荐”(95.14%)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活
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6.00%以上,其中评价结果最高的是“创新创业大赛”及“创业模拟与实训”。
就业
0.
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87.50%,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工作内容的满意度最高,为89.68%。均值均处于3.05分及以上(5分制)。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的满意度为90.00%,处于较高水平;其次对工作内容及薪酬的满意度最高,均为85.00%。从均值来看,均处于3.15分及以上(5分制)。
98.53%的毕业生对母校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8.59%,专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6.30%。可见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过程及校风学风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未就
业
94.12%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或满意;其中评价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比相同,均为47.06%。
96.10%
单位就业
82.52%
升学
13.16%
灵活就业
0.42%
未就业
3.90%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第一篇: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攀枝花学院2018届毕业生共382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49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1.34%;专科毕业生33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66%。
(二)学院结构
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2个学院,其中智能制造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16.65%、11.43%、11.17%。
(二) 学院结构
学校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12 个学院, 其中智能制造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
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人数最多, 占比分别为 16.65%、 11.43%、 11.17%。
(三)性别结构
学校 2018 届毕业生中,男生 2051 人,女生 1770 人,男生人数较多,男女性
别比为 1.16:1;从各学历层来看, 本科毕业生男生多于女生, 专科毕业生女生多于
男生。
四) 生源结构
学校 2018 届毕业生以四川省生源为主,所占比例为 92.62%, 省外生源占比
7.38%,专科毕业生均来自省内。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一) 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学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10%,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30%,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96%。
从其去向构成来看,学校2018届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70.24%), “升学”(13.16%)次之;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72.26%)和“升学”(12.21%);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48.94%)、“升学”(23.26%)和“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3.29%)。
(二)各学院的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2个学院,其中康养学院(100.00%)、数学与计算机学院(99.19%)、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99.00%)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前三。
专科毕业生:学校2018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8个学院,其中医学院(100.00%)、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100.00%)、经济与管理学院(97.06%)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前三。
(三)各专业的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49个专业,有46个专业的就业率均处于90.00%及以上;其中护理学、建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12个专业就业率达到100.00%,实现了完全就业。
专科毕业生:学校2018届专科毕业生涉及10个专业,有9个专业的就业率均处于90.00%以上;其中眼视光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率均为100.00%,实现了完全就业。
(四)未就业分析
2018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共14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29人,专科毕业生20人),对未就业毕业生进一步调研显示:本科毕业生目前主要在“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41.49%)、“准备升学考试”(37.23%)和“暂时不想就业”(11.70%);专科毕业生主要在“准备升学考试”(66.67%)和“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33.33%)。
三、 就业流向1
(一)就业地区分布
就业区域分布:四川省内为学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占比为73.54%;其中,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为72.40%,专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为87.93%。此外,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重庆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占比分别为4.88%、4.66%和3.80%。
省内就业城市:四川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成都市(41.28%)和攀枝花市(28.65%);其中,本科毕业生流向成都市(42.14%)的占比相对较高;专科毕业生则主要流向了攀枝花市(40.20%)。
生源地与就业地域交叉分析:省内生源中,76.62%选择留在本省(四川省)工作;36.78%的省外生源也优先考虑在四川省就业,43.39%的省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
(二)就业行业分布
学校2018届毕业生行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制造业”(18.70%)、“建筑业”(16.0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62%)、“卫生和社会工作”(9.30%)及“批发和零售业(7.6%)。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制造业”(19.84%)、“建筑业”(16.48%)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93%);专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卫生和社会工作”(25.54%)和“批发和零售业”(15.58%)。
(三)就业职业分布
2018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占比为24.04%;其次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2.16%)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43%)。
(四)就业单位分布
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较为多元,以其他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为主,占比为60.08%;“国有企业”次之,占比为11.18%。相较于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单位布局较为集中,主要签约“其他企业”,比例达61.31%;此外,专科毕业生签约其他企业及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44.59%、16.02%。
四、 深造及创业情况
(一)国内升学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426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12.21%;专科毕业生中,共有77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23.26%。
(二)自主创业
创业人数及比例:学校2018届毕业生中,共有15人选择自主创业(0.39%);其中本科毕业生13人,专科毕业生2人。
创业行业: 2018 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呈多元化分布,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业” 。
为确保毕业生较高就业率,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学校坚持以“就业创业核心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切实开展创业教育,积极拓展就业市场,精准实施就业帮扶,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就业。
一、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就业工作理念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贯彻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主动适应形势,自觉确立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办学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制定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既适应社会需求又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合格人才。
二、坚持实施就业工作目标管理
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工程”,以强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为重点,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的工作积极性,落实学校党政领导亲自抓、就业部门牵头抓、学院分管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参与抓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三、围绕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瞄准长江经济带、国家南向开放门户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等宏观机遇,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调查,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二级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通过推行“3+1”人才
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土建学院以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特质的土木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433”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狠抓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艺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交汽学院实施“2+1”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双证制”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等。
四、完善就业工作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1)配合创业学院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宣传就业政策,举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并邀请校友返校开展系列就业指导讲座。
(2)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服务渠道的畅通。完善学校就业信息服务网的建设,积极加入了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建立了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指导咨询四位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传达国家、省、市各级就业政策,发布各类招聘信息。
(3)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学校加强人文关怀,切实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针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就业咨询、引导,通过座谈会和一对一指导等形式,帮助就业困难群体解决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努力为困难毕业生排忧解难,促进和谐就业。在物质层面,学校还为2018届就业困难毕业生申请和发放求职补贴60.36万元(其中低保学生求职补贴4.32万元,残疾学生求职补贴0.84万元,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求职补贴41.04万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14.24万元。)申请和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经费104400万元。
(4)响应国家政策,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服务。按照上级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动员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艰苦地区就业、到国家基层项目中就业。2018届毕业生参加基层项目的有75人,选拔到新疆喀什任职的优秀毕业生14人,其余面向基层就业的共计61人。
五、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多渠道、多途径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
(1)举办双选会及专场招聘会。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2018举办了大中型就业“双选会”3场、专场招聘会98场,提供就业岗位需求计划8845个,就业信息平均供需比2.31:1。
(2)建立和巩固就实习基地。联合校内各单位,分别分批组队奔赴省内十几个地区走访校友及企事业单位,在交流合作中积极推介毕业生,建设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截止2018年11月,学校在攀枝花、成都、重庆、上海、浙江、福建、江苏昆山等地,已建成以攀钢集团、中铁集团、上海宝冶、四川南骏、攀枝花各区县法院、政府部门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代表的约400家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
(3)加强与各地人社局和就业工作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与浙江温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温岭-攀枝花学院英才服务站。
六、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跟踪机制,加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回访
学校通过第三方机构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搜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信息,全面、深入分析毕业生就业质量,形成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学校各二级学院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对报告的解读,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并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2018年完成并发布《攀枝花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七、组织就业意愿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
学校连续3年组织就业意愿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就业期望、对就业政策的把握、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情况,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反馈给学校校领导和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基础信息。
从“学生”和“用人单位”视角综合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较全面的了解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竞争优劣势。其中,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薪酬情况、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指标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和毕业生的优势能力。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一)薪酬水平
薪酬区间: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相对较高,为4135.90元;其中39.60%的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在3501-5000元区间内,35.47%的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在2001-3500元之间。
主要就业地区及单位月均收入:在广东省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当前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为5230.89元;而在重庆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当前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3785.71元。在“三资企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月均收入为5708.70元;而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3621.21元。
主要就业行业领域月均收入: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薪酬较高,月均收入处于5257.78元;而在“卫生”领域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3224.14元。
(二)专业相关度
总体专业相关度:75.75%的本科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专业相关度较高;可见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
各主要专业的专业相关度:临床医学、护理学、冶金工程、建筑学的本科毕业生目前工作的专业相关度均值相对较高,均处于4.00分及以上,处于“比较相关”以上;而旅游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目前工作的专业相关度均值相对较低,均处于3.00分以下。
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不想找相关工作,因为个人兴趣”(35.29%)和“想找相关工作,但是就业机会太少”(23.53%)。
(三)工作满意度
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87.50%,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工作内容的满意度最高,为89.68%。从均值来看,均处于3.05分及以上(5分制),在“一般”水平之上;可见本科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就业于“卫生”(96.3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96.30%)的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而就业于“汽车制造业”的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低。
(四)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总体职业期待吻合度:2018届本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1.44%,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6.76%,“比较符合”所占比例为33.67%;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一)薪酬水平
薪酬区间:学校2018届专科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3267.50元;月均收入区间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60.00%),其次为2000元及以下(15.00%)。
主要就业地区及单位月均收入:在四川省就业的专科毕业生当前月均收入为2860.71元。在“国有企业”就业的专科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月均收入为4216.67元;而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专科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2356.25元。
主要就业行业领域月均收入:在“卫生”行业就业的专科毕业生月均收入为2785.00元。
(二)专业相关度
总体专业相关度:100.00%的专科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其中“很相关”占比45.00%,“比较相关”占比45.00%。“一般”占比10.00%。
(三)工作满意度
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2018届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的满意度为90.00%,处于较高水平;其次对工作内容及薪酬的满意度最高,均为85.00%。从均值来看,均处于3.15分及以上(5分制),处于“一般”水平之上。
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就业于“土木工程建筑业”(100.00%)行业的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
(四)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总体职业期待吻合度:2018届专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4.21%,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10.53%,“比较符合”所占比例为31.58%。
将学校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94.12%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或很满意;其中评价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比相同,均为47.06%。
学校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如下图所示,2018届毕业生规模比2017届增长182人,近三届毕业生规模均在3600人以上;初次就业率水平很高,始终保持在94.00%以上,就业状况良好,其中2018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2017同期下降0.25个百分点,较2016同期上涨1.06个百分点;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2017同期上涨0.98个百分点,较2016同期上涨2.69个百分点。
单位就业为学校毕业生的主要毕业去向选择;2018届毕业生单位就业人数占比达到82.52%,近三届毕业生单位就业人数占比均在82.00%以上。可见毕业生就业岗位较为优质,职业发展空间较大;也表明学校近年来的就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学校毕业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平台。另外选择继续深造升学的毕业生人数也较多,2018届毕业生升学人数占比较2017届增长3.68个百分点,近三年呈现上升态
势;可见毕业生“继续深造”意愿增强,想通过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来增加未来在就业市场中的择业资本和竞争力。
如下图所示,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在四川省内就业的比例均在73.00%以上,处于较高水平。综合来看,这一就业地区分布充分体现出学校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覆盖了“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多个行业;从主要流向行业来看,毕业生在“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和“金融业”的就业比例走势平稳。
其他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为历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近三届占比均在54.00%以上,2018届毕业生在其他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就业的占比达到60.08%,与2017届相比提高5.35个百分点。另外,近三届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占比均在11.00%以上。一方面,这与我国近年来在就创业方面的扶持政策密切相关,产生了更为多元化的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学校紧跟市场需求调整就业导向,深化校政企合作,主动与重点企事业单位联络,构建合作新模式,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就业机会。
依托四川省地方经济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学校近两届毕业生总体月均收入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月均收入较2017届同期上涨536.85元,薪酬水平上浮14.92个百分点。2018届专科毕业生的月均收入较2017届同期上涨301.14元,薪酬水平上浮10.15个百分点。
专业相关度方面,近两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均在75.00%以上;2018届专科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达到100.00%。
学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对学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培养方案的完善及课程设置的改进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及推荐度、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任课教师的评价及能力素质的评价。这些调查将为学校有关部门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1.母校满意度
98.53%的毕业生对母校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8.59%,专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6.30%。可见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过程及校风学风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2.母校推荐度
2018届毕业生整体上对母校的推荐度较高,50.50%的毕业生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的母校;38.86%的毕业生不确定是否向他人推荐母校;仅有10.63%的毕业生不愿意向他人推荐母校。其中,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为50.85%,专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为37.04%。
3.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均值来看,2018届毕业生对课堂教学总评价的均值为3.74分,可见毕业生对课堂教学偏向“比较满意”水平。
本科毕业生对课堂教学总评价的均值为3.74分,偏向“比较满意”水平;其中,对课堂教学的“课堂纪律”、“课程目标”符合程度评价相对较高,评价均值分别为3.95分、3.83分。
专科毕业生对课堂教学总评价的均值为3.45分,处于“一般”水平。其中,对课堂教学的“课堂纪律”、“课程目标”符合程度评价相对较高,评价均值分别为3.67分、3.63分。
4.对实践教学的评价
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和毕业生与当前社会需求契合度的关键因素。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评价的综合评分为3.60分,各方面均值在3.52-3.73分之间,偏向“有些帮助”及以上水平。
2018届本科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评价的综合评分为3.60分。其中,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对其帮助度较高,“社会实践”次之。
2018届专科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评价的综合评分为3.65分。其中,毕业生认为“社会实践”、“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对其帮助度较高。
5.对教师的评价
师资队伍既是教学的主体力量,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的满意情况,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总体满意度评价:2018届毕业生对学校教师评价的综合得分为3.96分,处于“比较满意”水平;各学历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均处于98.00%以上,均值均在3.90分以上(5分制),处于“比较满意”水平。
具体方面来看,毕业生对专业课教师各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均在4.01分以上,对母校公共课教师各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均在3.91分以上。可见母校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方面获得毕业生的广泛认可。
6.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
学生作为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主体之一,其对各项就业基本素养和能力的评价对于了解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此次调查了毕业生对自身各项能力水平的重要性及其满足目前工作需求程度的评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对基础能力素质的评价: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素质依次为: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善于观察、团
队意识、创新思维、记忆能力、主动学习、组织协调、阅读理解和善于倾听;而自身这十项基础能力素质的水平除了“表达能力”外均在3.00分及以上;其中“团队意识”的水平相对较高,均值为4.21分。
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2018届专科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素质依次为:善于观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团队意识、记忆能力、主动学习、创新思维、情绪调节、严谨负责和组织协调;而自身这十项基础能力素质的水平均除“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外均在3.00分及以上;其中“团队意识”的水平相对较高,均值为4.21分。
对专业素质的评价: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2018届本科毕业生认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度均在95.00%以上,对工作/学习的满足程度均在85.00%以上。2018届专科毕业生认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度均在96.00%以上,对工作/学习的满足程度均在96.00%以上。
(二)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攀枝花学院深化教学内涵、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较高。调查结果显示: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8.53%,50.50%的毕业生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的母校;毕业生对母校课堂教学总评价的均值为3.74分;对实践教学总评价的均值为3.60分;毕业生对任课教师总评价的均值为3.96分。与此同时,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也提出自己的建议:毕业生认为需要加强的课堂教学环节是“反馈指导”,毕业生认为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加强的是“实习实训”;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最重要的前三项能力素质是“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和能力”,认为学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团队合作”、“严谨负责”比较强,但同时也希望学校学生能够加强“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善于观察”。因此,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确立“能力本位”的素质教育理念。首先,把增强学生能力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在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改革、教学等方面积极进行大学生能力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创新和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次,学校继续深入探索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更加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第三,继续支持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学校2018届毕业生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方面,有31个专业的就业率均处于90.00%及以上;其中护理学、建筑学等18个专业就业率达到100.00%,实现了完全就业。专科毕业生中,有5个专业的就业率均处于90.00%以上;其中眼视光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率均为100.00%,实现了完全就业。专业相关度方面,本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临床医学、护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专业相关度相对较高,均处于90.00%及以上;而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相关度相对较低,均处于60.00%以下;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不想找相关工作,因为个人兴趣”。专科毕业生中,所有专业均处于100.00%。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能相对直观地反映出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认可度,并且直接影响着专业填报的热度;专业相关度是衡量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差异。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建设和监测管理机制,增强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形成就业与招生的联动发展格局。一方面,学校可结合上述就业率及专业对口度较低专业历年的就业状况、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社会需求情况,考虑是否采取调整专业的招生规模、专业结构或者优化专业设置的措施;另一方面,学校可适当增大优势专业的招生比例,增开人才缺口较大的专业,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发挥学院特色优势。
(一)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学校2018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3.00%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三方面是“就业手续办理(户口档案迁移等)”、“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和“就业帮扶与推荐”。一方面表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校就业工作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指导服务的评价: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各方面的评价结果均在96.00%以上,其中评价结果最高的是“创新创业大赛”及“创业模拟与实训”。
(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改进措施
学校注重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提升,每年根据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反馈,聚焦问题实施改善。根据调查显示,学校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就业教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3.00%以上,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各方面的评价结果均在96.00%以上。
首先,学校继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引导和鼓励学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容纳器”作用,继续引导学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到中央基层就业项目;加强校企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在校内开设实训课和实训模拟,在校外开辟职业模拟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开设实训课等,继续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更丰富的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校应积极向重点领域输送毕业生,围绕“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向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输送毕业生,引导毕业生先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
其次,学校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实行“一
生一策”动态帮扶,配齐配强专兼职就业指导老师;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优化高等教育机构,加强应用型高校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以促进学校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再次,学校继续完善创业举措,积极开展创业课程指导工作,推进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要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完善细化毕业生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创业政策,坚决做好创业指导服务;同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如“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深化学校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学校大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创新创业新常态,服务经济提质增效,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学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
.